土信貸台南北門土信貸

紀錄片裡的台灣歷史



紀錄片傳達真實,藉由影像產生力量,也記錄著歷史。




國家沒有紀錄片,就好比家庭沒有屬於自己的相簿。




近來幾部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紀錄片,串起屬於台灣人的記憶,也讓觀影者再次認識歷史,並且藉此建構了台灣紀錄片的新觀點。



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「2015紀錄片行動列車」活動,8月份起全台開跑,今年以主題「追尋」為影展概念,精選了25部關於台灣的紀錄片,透過多元主題的放映,呈現台灣人與土地間的關係、追逐夢想的故事、以及獨特的傳統技藝,展現台灣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多元樣貌。

用影像為歷史發聲

影展精選影片包括描述霧社事件後倖存者生活情況的《餘生——賽德克?巴萊》、記錄詩人瘂弦文學人生的《如歌的行板》、記錄台灣新電影運動影響與價值的《光陰的故事:台灣新電影》、記錄3個歌仔戲班的《舞台》以及習武追夢的《江湖少女》等作品,長達4個月的巡迴映演共計有161場活動,為了讓觀影者更親近紀錄片內容,也舉辦了多場映後座談,邀請導演與影人與觀眾面對面交流;活動現場可見民眾帶著長輩、小孩一同參與,透過這些影片,為民眾打開觀看歷史的角度與視野。




除了過往作品的巡迴映演,近年來台灣電影圈在紀錄片的拍攝上,也凝聚了跨界的能量,拍攝方式創新,製作規格也不斷提升精進。今年適逢抗戰勝利70周年,近幾個月就陸續推出了4部關於台灣歷史的紀錄片,拍攝初衷都是希望藉由影像的力量,讓台灣人更加認識自己的歷史。

4部紀錄片分別是考據台灣霧峰林家故事的《阿罩霧風雲II——落子》、描述對日抗戰期間中華民國空軍的《冲天》、台籍慰安婦阿嬤晚年生命記錄的《蘆葦之歌》、以及日據時期日籍移民思台鄉愁的《灣生回家》。4部片子各自以不同的敘事角度,陳述著將近200年的台灣史,時空背景從清末一路延續到抗戰勝利。

《阿罩霧風雲II——落子》歷史的原貌

延續2013年上映的《阿罩霧風雲I——抉擇》,下集《阿罩霧風雲II——落子》,繼續講述台中霧峰林家的故事。




阿罩霧是台中霧峰區的舊名,由平埔族用語「Ataabu」音譯而來。清末民初時期台灣有五大望族:基隆顏家、板橋林家、鹿港辜家、霧峰林家、高雄陳家,這些家族的故事,現代人或許不太清楚,但他們確曾影響了台灣歷史的發展。




電影故事以霧峰林家1746年第一代林石渡台為起點,至1956年「台灣議會之父」林獻堂於日本過世,期間經歷210年。三代家族的移民、拚搏、興盛、分裂、衰退史,以及他們捲入清朝的太平天國與小刀會平亂行動,乃至於中法戰爭、中日割據、國共分裂,在影響台灣的重大歷史事件中,霧峰林家幾乎從未缺席。

「林家的歷史串起了近代台灣歷史,」李崗說,這個家族在當時所面臨的抉擇,走錯一步即可能面臨抄家滅族的命運;這當中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,也是人類文明衝突最劇烈的時期,台灣可說是各種衝突的一個交會地,在深入了解這段歷史之後,有感於多數台灣人對自己歷史的陌生,李崗希望藉由影像的力量,喚起台灣人追尋歷史的記憶。他說:「我們自己必須了解台灣一路以來的移民史,應該對移民社會有更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,知道過去,才能面對未來。」

監製李崗和導演許明淳於是開始尋找說林家故事的方式,因為必須集結學界、紀錄片、電影界3個領域一起合作,「這麼大的題材,任何一方單獨都做不出來,」李崗說,「既然是拍紀錄片,皮要繃緊一點,一個字都不能錯,要面對林家、學界、政界,也牽涉歷史解釋權。」

上集開拍之前,劇組花了2年時間研究史料考證,與5位台大歷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合作,後來又加入3位編劇。由於故事背景太過龐大,原先規畫拍成3集紀錄片,但是因為集資過程困難重重,改成上、下兩集。上集拍攝時李崗甚至得投入自己的資金,差點導致破產。他與哥哥李安導演越洋電話談及此計畫,李安的支持,讓李崗得以堅持下去。

劇情片與紀錄片是兩種邏輯不同的作品,劇情片要有張力,要讓人情緒熱起來,紀錄片則是要讓觀眾冷靜下來,冷眼旁觀去看一件事情,一個是向心力,一個是離心力,呈現的方式不同。

《阿罩霧風雲II——落子》選擇以「戲劇重現」的方式呈現,台灣過去沒有這類的拍攝經驗,一路摸索學習之下,花了5年時間才得以完成2集的紀錄片。李崗說:「我們沒有摻雜幕後工作者的立場與情感,眼很冷、心很熱的去拍出作品,給觀影者一個思考的機會,很真誠的,希望啟發下一代對歷史的思辨能力。」

《冲天》向空軍致敬

「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,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,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,他們戰鬥在雲霄,勝敗一瞬間。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中成長,別無選擇。」演員金士傑用滄桑的低音,娓娓道出紀錄片《冲天》的序幕。




由中華文化總會與華人紀錄片平台。視納華人(CNEX)基金會共同出品的紀錄片《冲天》,帶大家回顧(1937~1945)8年對日抗戰期間,中華民國空軍奮勇參戰的歷程,為了重現歷史戰役,製片方不僅從日本及美國調來大量珍貴影片史料,也透過動畫設計,還原早期空戰曾使用的各類經典機型,以及當年空中戰鬥的激烈驚險。

導演張釗維表示:「戰爭不只是男人的事,女性同時也扮演了重要角色。」他特別選擇3位與空軍關係密切的女性,民初才女林徽音、台灣文學之母齊邦媛、空軍四大金剛之一劉粹剛的夫人許希麟,大量搜集她們的書信文字,在片中透過女性細膩的觀點與視角,重新審視這場戰爭對人們帶來的影響。

本片費時一年半製作,訪問了將近40位當年曾參與作戰的飛行員與眷屬,年紀最大的是高齡102歲的李繼賢中尉。不同於多數以陸軍為主的戰爭觀點,《冲天》改以空軍的觀點,融合更人性的角度,回顧這場戰爭。

紀錄片首映萬華房屋貸款會地點特地選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,這裡是當年抗戰結束日軍在台灣遞交受降書的地點,別具歷史意義,總統馬英九也特別出席了這場首映會。

而擔任金馬獎主席的張艾嘉導演,本身也是空軍後代,她在百忙中答應擔任林徽音的聲音演出,在錄音室裡讀到林徽音悼念陣亡胞弟的詩作時,還曾數度哽咽。本片記錄了抗戰期間空戰的英勇,也是一部刻畫人性的抒情史詩。

《蘆葦之歌》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

「在《蘆葦之歌》裡面,其實你看到的是台灣歷史,看到的台灣阿嬤你會想到自己的阿嬤,你會想到這片土地,你會想到你自己。」導演吳秀菁說。

在1991年8月14日韓國受害者金學順首次揭露日軍二戰期間的惡行之後,慰安婦制度的事實自此被證實。多年來韓國、中國大陸、日本等皆拍攝過相關的紀錄片,24年後的這一天,台籍慰安婦阿嬤的紀錄片《蘆葦之歌》正式上映,記錄了2011年至2012年這群阿嬤晚年的身影。

耗時三年多才製作完成,導演吳秀菁拍攝手法跳脫過往對此議題的悲情觀感,反而著墨於這群阿嬤如何將控訴失敗的悲苦,轉化成為生命的韌性與力量,記錄了她們參加身心照顧工作坊的療癒過程,阿嬤可愛樂觀的生活態度,讓影廳中不時傳來笑聲,卻也因為她們的努力與堅強,讓人感到萬分不捨。

紀錄片上院線播映,在資金籌措上向來是很難的挑戰,雖然電影發行金額龐大,陪伴台籍慰安婦阿嬤走過20個年頭的婦女救援基金會仍接下了這項使命,藉由網路群眾募資平台進行募資,希望這個議題能夠吸引更多民眾,在大銀幕上共同見證台灣阿嬤們生命的勇氣。歷經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達成募資目標,顯見台灣人對於此議題的關懷。

《灣生回家》思念與等待

抗戰勝利後,有一群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,必須離開出生的地方。1895至1946年日人在台灣生的小孩被稱之為「灣生」,他們擁有日本護照,但故鄉卻是台灣。

年初《灣生回家》同名原著中收錄了22個灣生的故事,記錄當年日人在台灣後山開拓的日子、遣返母國日本後遭到的歧視與困苦生活,以及回台灣找尋兒時原鄉的過程。原著作者與紀錄片出品人田中實加(中文名陳宣儒)是灣生後裔,她用12年的時間尋訪記錄在台灣與日本兩地灣生的故事,動汽車貸款信貸房貸銀行利率年息缺錢急用哪裡借錢用近40位的翻譯跟口譯,為籌措資金,她甚至賣掉房子,只為幫「灣生」爺爺奶奶們尋根,紀錄片歷經5年籌畫,終於搬上大銀幕。

紀錄片由資深導演柯一正,以感性的對白帶入故事,拍攝了8位灣生來台尋根的過程。電影一開始,88歲獨居的富永勝慌張地來台灣花蓮尋找舊友,結果發現老友一個個過世,在失望、眼淚與嘆氣中,開啟其他灣生的尋找之路,他的故事,也是25餘萬名灣生的共同故事。

為了提升製作規格,影片製作空拍景象融入時光景象,坎城得獎大師杜篤之製作音效,音樂大師鍾興民譜出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樂章,經過18個月的剪接測試,從六萬多分鐘的素材中剪出110分鐘有歡笑有淚水、有感動有不捨、有希望更有愛的新格局紀錄片。




台灣的歷史,當然不是幾部記錄電影能夠訴說得盡。然而,在紀錄片籌資辛苦的環境之下,仍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願意投身,為我們自己的歷史爭得話語權,哪怕這些影像呈現的只是大歷史中的某些片段,都是前人用盡生命奮鬥的故事,透過這類的紀錄片了解過去,有助於提升今日公民社會的視野高度,此外,藉由這些作品,讓台灣的紀錄片創作有了新的出發點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紀錄片裡的台灣歷史-061747406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iey5mw39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